佛山陶瓷网手机版首页
佛山瓷砖陶瓷网总站
瓷画首页

【瓷画】明末清初瓷画演绎古人“舂米”故事

cihua】2019-2-22发表: 明末清初瓷画演绎古人“舂米”故事
在母亲的指导下,这个孩子席地抱杵“舂米”——图中所示这枚明末清初的青花瓷片上,画工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古时的“村舂”图。现在人难得见到这样的场景了。唐代诗人杜甫《村夜》诗:“村舂雨外急,邻火夜

    明末清初瓷画演绎古人“舂米”故事

在母亲的指导下,这个孩子席地抱杵“舂米”——图中所示这枚明末清初的青花瓷片上,画工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古时的“村舂”图。现在人难得见到这样的场景了。唐代诗人杜甫《村夜》诗:“村舂雨外急,邻火夜深明。”而诗人李商隐的诗《归墅》是写的“渠浊村舂急,旗高社酒香。”明代诗人杨慎有个小曲叫《黄莺儿·离情》:“月明闲杀秋千影,梦艰成。村舂相应,疑是棹歌声。”过去人挨磨、舂米是民俗事务,家家必需。有一些也反映了旧时代人民生活的疾苦,寄托改变现状的愿望,如“共嫂挨砻共嫂舂,给嫂掖糠满头湮。”

舂米,要两样工具,我们通过这幅瓷画可以明确地看到:一个叫槌、杵,就是这个男子手持的物件,就是椭圆形石头装个木柄。一个叫臼,就是这个男子双腿间的物件,是一个圆柱形,一端凿个半圆形窝的石头。舂米这个动作,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,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,剩下的米粒就是要吃的白米,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,有一个棒槌、一个盛器。用棒槌砸谷子,把米糠砸掉。

臼头舂米是繁重的劳务。从前一个四、五口人的普通人家,每月要舂米三、四臼。每次舂米要背着用生铁做的碓头,加上碓身几十斤重。舂米时,起落也很吃力。要舂白一臼米,最少得舂二三百下,要花近一个钟头。不少人舂得大汗淋漓,喘气不已。历来女人嫁人,做了人家媳妇,就要干着这种挨砻舂米挑水的家务活,这些粗活很苦,无怪乎《歌谣》唱出妇女的心声“臼头舂米目圈红”瓷画上的这个男子一定是个孝子,我看出他是为减少母亲的劳累在自己舂米。

(【cihua】更新:2019/2/22 17:20:11)
乾隆时期瓷画“托塔天王”
这块清代乾隆时期瓷片叫“托塔天王”,画工非常好,发色典雅深沉,人物、树石、麒麟、景深,无一不是真实场景的画意再现。它是南京古玩城一位瓷友收藏的,直径在17厘米,瓷厚0.6厘米,有些分量,可以
瓷画精品述说改革开放故事
白猫黑猫瓷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。从宋元时期开始,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瓷器就沿着丝绸之路“行于九域,施及外洋”,成为东西方经贸合作的“重器”、文化交流的“使者”。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,
最新资讯  优势批发  最新供求  
 
返回上一页    回顶部    回首页